Google Tag Manager是甚麼?
GTM完整名稱為Google Tag Manager,又稱作Google代碼管理工具,一般在網站當中我們會放入許多不同的代碼來滿足各樣需求,比方說追蹤流量或者數據分析等等…隨著時間的推進,網站管理者或者數位行銷人員會希望能解讀出更詳細的內容而置入更多不同的代碼,但實際上肉眼看起來就是密密麻麻一串字母,不好區分整理,而Google Tag Manager就可以想像成我們在一本書中貼上的多樣色彩書籤,可以一眼就辨識出對應的內容與該標籤的分類,只是改為將這樣的標籤工具應用在網站上,能夠幫助我們更好釐清其所包含的內容,未來在內容上的異動或增減也將更加一目了然。

Google Tag Manager代碼管理架構
作為網站代碼管理工具,第一步需要先將它與網站連結,完成後我們可以把它再細分三個層級來逐步建立,我會用最白話的方式幫助了解它們的概念,如下列:
變數(Variables)
屬於最基本的內容,可以理解成想要記錄的行為,也就是要先建立完成才會有其他一連串的後續。通常在這一層級需要甚麼樣的變數可以開啟新增列表後直接勾選即可,比方說有一個工具可以追蹤網站的使用者行為,就可以在新增列找到Click Text,勾選後就可以讓點選文字這件事被記錄下來作為後續工具上的使用。
觸發條件(Triggers)
網站上會發生的使用者行為非常多,其實我們不用把每一個事件都記錄下來,只需要保留有價值的數據內容即可,稱作區隔。在觸發條件層級我會把它定義為一種區隔,也就是甚麼樣的情況下要記錄變數層級的這些內容,比方說我要知道Landing Page A頁面內的點擊行為,其他頁面可以忽略不記,這時候只要加上觸發條件為該頁面的瀏覽,並選擇先前的變數,就變成當此頁面被載入時,紀錄、偵測滑鼠點擊的文字。
代碼(Tags)
確認清楚要追蹤的變數、在甚麼樣的狀況下追蹤時,等於已做好完整規劃,可能是當點擊完”購買商品”文字後,追蹤滑鼠滾動的百分比。接下來我們要把這些已完成的設定提供給對應的工具使用,像是很有名的熱點分析工具Hatjar,就是選擇滑鼠點擊的變數、需要追蹤的頁面,再把Hatjar的代碼放入後,整個流程就建立完成,可開始使用。
Google Tag Manager代碼建立教學
當預期要將某一樣工具導入網站時,請先確認該工具所需要的變數,不同的工具會有不同的使用導向,常見的選項在上方內建變數欄為就可以找得到了,若是比較不常見的特定需求可以選擇下方使用者定義的變數來自行設定,只是這就會比較用到程式概念了。

接下來到觸發條件層級,操作方式同樣選擇新增,然後看到系統預設的選項,如果選擇網頁瀏覽就是觀看內容就可以觸發,還可以設定針對特定頁面網址,但如圖細分Click Text的條件就是變數層級開啟了這項才有,因此要先釐清自己的需求,通常滑鼠動作的變數我都會全數開啟,因為這是使用者行為追蹤的核心。

線上的各種平台、工具若要彼此配合或者整合運作就需要兩者連結,就像iphone與airpods也要連結才能使用,應該不難理解,轉換到網站來說也是一樣道理,只是沒有藍芽這種自動化的無線工具,我們要手動把他們的資源結合,可以想像成電影常見的植入追蹤器,就可以掌握另一方動向。各種平台工具若要與網站結合都會把這追蹤器(代碼)提供給你,這時候只要把追蹤代碼放進去,然後連結觸發條件、變數,就會變成一個完整的運作樹狀圖,以下圖Google Analytics追蹤為例,追蹤的事件可以非常多,舉凡瀏覽、點擊、滾輪都是常見變數,但通常就是全站都是觸發條件,但今天如果換成Facebook廣告的像素轉換事件,就會同樣放入一段代碼,然後追蹤商品頁、購物車還有結帳頁面,可以追蹤加入購物車、商品點擊、購買頁滾動百分比(瞭解未購買的用戶大概在哪個位置離開頁面)。

Google Tag Manager算是比較進階的數位行銷工具應用了,如果你有觀看我之前的文章會發現我一直在強調,做任何行銷規劃、分析之前都需要先釐清自己所需要的是甚麼,而這個答案也絕對不會是要有收益這麼簡單,應該把希望達成的事件逐一拆分、優化才能抵達最終目標,如果還不太清楚現在應該做些甚麼的話,建議先看看其他文章,畢竟Google Tag Manager不是一個固定的工具,這種多樣的代碼管理內容若沒有先建立完整行銷思維,反而會在建立的過程中不知所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