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Facebook使用者們,可能或多或少察覺到,一些廣告的呈現版面有一絲絲的不同了?原本廣告註記的「贊助」,變為「贊助·由XXX出資」。明年1月即是總統大選的時日,而Facebook也針對此一事件特別召開了說明會,內容主要為Facebook為了確保平台的選舉公正性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相對的,也造就近期的廣告針對一些敏感內容,審核相對更加嚴格。
在過去幾年,Facebook平台藉由媒體介入進而操弄政治的議題層出不窮,Google Ads宣布暫停接受政治廣告後,Facebook也跟進提出了一系列的廣告審查新機制。
帳號取締
在過去,網路水軍操作愈趨盛行,有心人士經常以多個不同廣告帳號或者粉絲團,試圖藉由多方訊息轟炸,試圖營造不實資訊氛圍,在過去各國都出現大量這種的操作(Brigading),Facebook針對此問題,在今年年初就移除了數十億假帳號,顯示終止此風向之決心。
內容不實
今年度Facebook不斷更新社群規範守則與廣告刊登政策,因此也增加個許多廣告投放的限制,甚至有遇過診所投放廣告稱醫生為「院長」,因而遭到廣告禁登的案例。除了上述,內容偵測的範疇也包含了誤導性內容、欺騙資訊等等的把關,加上使用者的檢舉功能,在廣告投遞前務必三思。
資訊透明
刊登政治廣告前,需先通過系統的授權,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文首提到的出資者免責聲明。除了需要提交身分證之外,還會被要求須通過雙重認證,並且僅限於使用通過認證的廣告帳號投遞,通過以上繁瑣程序,就會出現與過往看似有些許差異的「政治型廣告」了。
數位行銷的最終目的,往往就是讓目標對象產生「需求」,在過往通常就是產生購買慾望、塑造使用情境。而各大廣告平台像是Google、Facebook,都很完善的給予了我們平台去創造、去發想,然而此一方便變成變相的社會風向操控,任誰都不會樂見這樣的結果。不管是企業、還是政治,都應該讓社會正加進步、更加美好!